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百年來,近萬萬件中國文物漂泊海外,故土難歸
為何流失,如何回家
無論是剛剛告終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還是文物擬人化創作,都讓我們追念起百年前的那段歷史,以及流出國門,散落于異國他鄉的文化珍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說,文物不僅僅有歷史、科學、藝術三大價值,也有情感價值。我們贊嘆中國文物之美,又憤恨于外國人盜掠之后的慘狀。文物的際遇與國運相連,上個世紀初中國文物受到擄掠的歷史,我們應該有所了解和熟悉。
上年出版的《國寶流失百年祭》作者之一常青,北京大學考古系學士與碩士,美國堪薩斯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他在美國三大博物館都從事過研究工作,參觀過泰西大部門主要的博物館,經常在中國國寶的展柜前嗟嘆不已。他與另一位作者黃山一起,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物流散史實及流失國寶多重價值做了梳理與研究。哪些人以何種方式導致眾多中國文物流失海外?這些文物有何種價值?它們目前身在何處?
探險家和古董商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還沒有文物法,大眾對文物也沒有熟悉,看不到文物的價值。這就給那時的外國探險家乘虛而入的時機。這些探險家中,以英國的斯坦因最為知名。
1900年月,在印度和英國政府的支援下,斯坦因前去中亞探險考古,在中國新疆、甘肅等地都留下行蹤,此后,他又往返中亞三次,卷走大批文物。
這是一幅盛唐8世紀的《引路菩薩畫》,圖中的菩薩身佩瓔珞,身后隨同的女子梳著代表的唐代女子的發式,其衣著、發型乃至豐腴的臉部均與盛唐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出一轍。這是唐代佛教繪畫中的精品,也是研究中國繪畫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斯坦因把它從敦煌藏經洞帶去了倫敦,現藏于大英博物館。藏經洞共出了300多件唐宋時代的紙本、絹本、麻布本的繪畫作品,此中,斯坦因拿走了200多件,現藏于大英博物館;法國伯希和拿走了100多件,現藏巴黎吉美博物館。
他獲取了滿裝寫本的二十四口箱子,另有還有五口內里很仔細地裝滿了畫、繡品以及其他美術品的遺物,全部運到了倫敦大英博物館。而這些所有的文物,他只破費了40塊馬蹄銀,相當于500盧比。對斯坦因來說,這筆買賣簡直沒有更劃算了。
可惜的是,那時這種場合,沒有引起當地官員的珍視,甚至在斯坦因把文物打包裝箱、預備運走的時候,部門官員還大力為他聯系勞工、提供協助,設宴招待,熱鬧迎接他下次再來。常青說,如今,大英博物館珍藏著斯坦因1907年從敦煌莫高窟獲取的9000多卷古代寫本。
可是,以斯坦由於典型的探險家僅僅是使中國文物外流的第一類人。他從中國獲得的文物有幾萬件,而大英博物館珍藏的來自全世界的文物大約有800多萬件。探險家所謂的壯舉,引起了外國珍藏喜好者與古董商的極大嗜好,而這些人則是使中國文物外流的第二、第三類人。
許多人聽過盧吳百家樂教學書籍公司與山中商會的名字,這是在中國文物外流中起關鍵作用的兩大古董商行。盧吳公司的建立人盧芹齋(Ching Tsai Loo),活潑于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古董界。盧吳公司向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口文物長達30年之久,不計其數的國寶被源源連續不斷地運往泰西,包含有唐太宗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兩幅浮雕作品,現藏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
另一大出售中國文物的古董商行是由日本人建立的山中商會。在1927年以后,山中商會介入了對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造像的盜鑿。在開鑿于東魏、北齊、隋、唐期間的25所洞窟里,150多件精美雕刻被盜鑿,整個石窟群根本被毀。
常青介紹,這些古董商,活潑于20世紀上半葉,活著界各地都設有分號,在中國文物外流中起到關鍵作用。甚至可以說,從中國流向海外的文物,大多都曾途經這些古董商的手。
有家難回
常青說,百年來,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大約在1000萬件左右,除了百家樂最佳下注法保留于國外博物館里的160多萬件有明確行踪外,還有800多萬件文物在私家手里,行踪不明。
這些流失文物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財富,背后凝結著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情感,讓它們回家,是所有國人的渴望。迄今中國流失文物的回歸道路重要有三種,即購回、捐回和追索。
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通過執法合作、司法訴訟、談判捐獻、急救征集等方式,勝利促成了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但縱然如此,文物回家這條路,照舊漫長而坎坷。文物流失國提出的歸還請求,要麼被謝絕,要麼被草率、拖延,直到不了了之。比如,2024年西方多家知名博物館就聯手發表《全球博物館價值宣言》,抵擋文物流出國追索要求。此宣言遭到了包含有中國在內的遠大文物流出國的明確反對。
這背后,某種水平上反應了中外應對文物的思維不同。在中國人看來,文物中蘊含著民族精神與情感,歸屬于國家,出口文物也是被不准的。但在外國人看來,文物是具有鑒賞價值的珍藏品,能夠在市場上自由流暢,至今進出口也自由。舊時中國沒有文物保衛法,哪個國家的人買了便是誰的,由此,他們也很難接納返還的要求。
除此之外,通過官方渠道促推文物返還也是難上加難。
最大的阻當在于,國外博物館擁有極大的自主權,信用版百家樂政府無力干涉博物館的控制,也無權過問文物的流向。國外博物館采用的是財團法人制度,或歸私家所有,需要自負盈虧。為了獲取一件文物、辦一場展覽,四處向私家珍藏家或基金會‘化緣’百家樂 路單app,政府不會為它們提供任何保障,他們不得向博物館提供資助。這也導致政府無法向博物館施加壓力,強制要求對方返還文物。
杭州人的捐獻
流失文物漫漫歸途,映射著那段惘然的歷史,也讓文物回歸的急迫性重新擺到公共眼前。
常青說,國際公約具有局限性,只能期待相關國家主動歸還文物,但我們不能拋卻為此展現立場。比如,過去大英博物館專門設有一個展廳,專門展出斯坦因從中國拿走的文物,還貼了斯坦因的照片,介紹他怎麼從中國拿到文物的。我國對此意見很大,博物館后來把關于斯坦因的介紹拿掉了,只展出他拿走的文物。
1949年以后,特別是革新開放以后,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流失海外的文物,大致摸清了流失海外文物的場合;近20年來,更通過國家和愛國人士的努力,部門國寶回到祖國的懷抱。這十年間,有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