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沈陽此前從未有過通史展。
澎湃新聞獲悉,沈陽博物館新館于12月21日正式開館,這是第一座全面反應沈陽地區歷史文化的綜合類博物館,展館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件(套)。較有典型性的文物展品包含有遼代金面具、遼代白釉黑彩動物紋梅瓶、遼代白釉褐彩花草紋梅瓶等。
同期開放的五大開館展覽涉及沈陽歷史的通史陳設、館藏民窯青花瓷器、清宮舊藏家具、琺瑯器和遼河流域主題大展等。
沈陽博物館
走進沈陽博物館,觀眾便沉醉于清澈光亮的冰藍色之通博娛樂城官網公告中,這是序廳穹頂和冰屏的底色,突出沈陽歷史源自一條大河、文明源遠流長的主題基調。博物館內的沈陽歷史陳設展,填補了沈陽從未有過通史展這一歷史空缺。從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沈陽解放,該展覽首次全面系統梳理了這座城市的歷史,使沈陽過去零碎化的敘事連綴成一部完整的場所通史,全域、全時段、全方向解讀沈陽歷史全貌。
沈陽博物館相關擔當人介紹,沈陽博物館一層設為清文化主題展,設有兩個沈陽故宮特展,宮苑佳器 煥彩凝祥沈陽故宮藏清宮琺瑯器展大器精工沈陽故宮藏清代宮廷家具展,著重呈現盛京宮廷寶藏的華美富麗。二層為沈陽歷史陳設展,分為沈陽源流、天眷盛京、近代風云三個展廳;三層設有兩個展廳,差別是燦爛混合遼河流域博物館館藏精品薈萃展,人間煙火撫凡心沈陽博物館藏明清民窯青花瓷展。
娓娓述說跨越11萬年的沈陽歷史文化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假名城,沈陽此前從未有過通史展。
沈陽博物館沈陽歷史陳設展,填補了這一歷史空缺。從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1948年沈陽解放,首次全面系統梳理了這座城市漫長而復雜的歷史歷程,使沈陽過去零碎化的敘事連綴成一部完整的場所通史。
沈陽歷史陳設展分為沈陽源流、天眷盛京、近代風云三個展廳。
沈陽源流
展覽現場
沈陽地處遼河、渾河中下游,北、東部為山地,西、南部為兩河沖積平原,自古以來便是適于人類棲身的夢想家園。7000年前,新樂人翻開了沈陽歷史的第一頁。此后,沈陽成為周圍諸文化的交匯中央,陪伴著周圍民族勢力的消長,沈陽地域展示出面貌多樣的場所文化類型。
遼 金面具 沈陽市考古所藏
當手持青銅短劍的鄭家洼子人在此漁獵之時,中原文化已逐步滲入到了這里。公元前300年左右,沈陽被正式納入了中原燕國的版圖。途經秦漢兩代的發展,沈陽地域首創了城郭相望的盛世畫卷。
海內孤品遼代白釉黑彩梅瓶
通博娛樂城官網體驗白釉黑彩梅瓶上的圖案是秋捺缽在器物上表現的首例,堪稱海內孤品。釉下黑彩的瓷器裝飾風格,學術界以往以為是金元期間才出現的風格。這件梅瓶將釉下黑彩瓷器出現的年月提前至遼代,改寫了中國陶瓷史關于釉下彩瓷器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 木雕藝術品(已碳化) 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木雕藝術品(已碳化)為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基層文化出土文物(距今約7200年),為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次由沈陽博物館和新樂遺址博物館聯盟展出,僅展7天。
跟著遼、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權的相繼崛起,一次次政治上的征服和統治,也帶來了民族文化的混合與發展,從而造就了沈陽特殊的歷史文化面貌。明朝時,建沈陽中衛,其區域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城市身份連續不斷加強,為努爾哈赤遷都沈陽,首創有清一代的盛京輝煌,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展覽現場
天眷盛京盛京是清朝建國之都,盛京歷史文化是沈陽古代歷史文化發展的頂峰。沈陽,明朝的一個軍事邊城,1625年(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努爾哈赤遷都于此,使其躋身于帝都之列。皇太極在此改族名為滿洲,定城名天眷盛京,并創建大清,為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的誕生全面奠定根基。清廷入主中原后,作為龍興之地、陪都重鎮,盛京得天恩眷顧,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代皇帝十次東巡盛京祭祖,使城市得到連續發展。
展覽現場
有清一代,盛京的政治身份僅遜于通博娛樂北京,成為東北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央。盛京的歷史文化在這一歷史期間得到了空前發展。
天眷盛京展廳
天眷盛京展廳
天眷盛京展廳
天眷盛京展廳,采用宮廷黃為主色調,與盛京盛世交相輝映;在展廳內,有王公貴族與百姓黎民共同安居樂業的盛京十二時辰場景;有可通博娛樂城app教學觸摸查詢的《四庫全書》。
近代風云
近代風云展廳